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打造社会治理“金招牌”

发布时间:2022-04-28 16:56:29    来源:甘肃政法网    阅读量:

近年来,嘉峪关市公安局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契机,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切口,突出社会治理的多元化、机制化、智能化,激发基层社会治理细胞,构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创建新模式,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。


     推行全科网格

  实现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

  有效整合利用公共服务资源、社会资源等服务管理资源,实现公安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,让警力向网格流动、要素向网格集中、服务在网格进行、问题在网格解决,全力构建多元化化解矛盾、全时空守护平安、零距离服务群众的网格警务新模式,全力打造“社区警务网格化”社会治理的“金字招牌”。 落实建立公安基层党组织领导进社区坐班制度,协调处理公共服务事项,建立代办服务制度,由公安党员民警担任代办员,通过送件上门、快递上门等方式,为残疾人、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解难事办实事,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融洽警民关系。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大力推广“互联网+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平台”,精心打造“民安”联合调解室、网格议事室,成立了由公安、司法、妇联、街道办等部门组成的联排、联防、联调工作小组。推出了“菜单式”调解服务,积极构建“人民调解、司法调解、行政调解、特色调解”四位一体、有机融合的分层级、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“大联调机制”,进一步打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基础。


     坚持共建共享

  推动社会治理工作机制化

  建立“警察吹哨、部门报到”的治安联防机制,充分发挥群防力量信息最灵、资源最广、社情最熟的优势,积极组织治安户长、社会志愿者联动开展安保执勤、护校安园、信息采集、治安巡逻、矛盾调处、防范宣传等工作,延伸了社会治理的感知触角和防控效能。形成了社会信息“联通”、警务工作“联勤”、社会治安“联防”的工作格局。 整合治安户长、联防员等队伍,扩大治安巡逻覆盖面,重点强化重点地区、重点部位、公共场所等区域的夜间巡逻,对重点目标实行“建档管理”,对出租房屋实行“星级管理”,对流动人口实行“包片管理”,对场所实行“检查管理”,深入推进“一标三实”基础信息采集录入,拓展服务内容,切实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。 同时,进一步落实社会面巡逻防控机制,每日由社区民警组织专职巡防队伍、保安队员,在巡区内开展“有警接警,无警巡逻”的常态化勤务,构建了街面巡控、单位安全守控、社会面视频监控、社区安全防控、居民楼院联控,组建治安巡警、专业保安、专职综治员、单位内保人员、楼院看护人员、城管执法人员、城乡公交和出租车司机、社会管理志愿者、党政单位干部职工及乡村社区“五老人员”等十支队伍,全力实现社会共治多元化。


     坚持科技助力

  推进社会治理工作智能化

  坚持科技兴警,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作为网格化群防群治工作的重要依托,分层次推进公共前端感知和居民小区前端智慧单元建设,实时自动采集各类治安要素信息,通过研判分析,实时推送社区民警,精准指导开展群防群治工作。 在社区引入智能识别技术、建设后台分析处理云平台,创新社区安防视频大数据,形成社区人、车、房、事等静、动态信息库;通过微信等即时通话工具,开展警民“网上对话”,提升求助服务信息交流的实效性,并及时推送警方预警信息,有效预防和减少重特大案事件发生。

  建立不同的网格微信群,宣传引导群众加入网格微信群,对身边的社会治理问题献言献策,积极引导网格员和热心群众成为了派出所的“千里眼”“顺风耳”,通过点、线、面的结合,采取“拉网式”、不留死角的巡逻防范方法,做到无缝对接、相互监督,达到巡逻防控立体化、网格化、全时空、全覆盖,最大限度的压缩违法犯罪滋生空间。(市公安局 供稿)


责任编辑:陈振凤

主办:中共嘉峪关市委政法委员会   承办:甘肃法治报

甘公网安备 62020102000082号

Copyright © 2019-2020 甘肃法制报 All Right Reserved   陇ICP备19004392号-1
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